滚动新闻

从诗仙李白入手 看唐诗中仙道文化元素的奇妙展现「诗仙」

璀璨夺目的唐诗与玄妙奇谲的仙道,看似风牛马不相及,殊不知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在盘根错节的相互渗透中,擦出的奇妙火花,灿烂而又耀眼。

《全唐诗》收录的48900多首诗中,有关写仙道的就多达5000多首,可见,仙道文化已经渗透到唐诗的方方面面。

都说诗歌的巅峰是唐诗,唐诗的巅峰是李白。在唐代有名有姓的2536位诗人中,李白无疑是那颗最耀眼的星,也是仙道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

下面就从诗仙李白入手,谈谈仙道文化元素在唐诗中的奇妙展现。

01、唐诗与仙道文化的渊源,深刻、厚重而又影响深远,注定在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中,有着不解之缘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致许寿裳》中曾写道:

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唐诗作为空前绝后的中国文化高峰,注定与仙道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道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不一样,它承袭战国时的神仙方术,到东汉的张道陵正式创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实实在在、真真正正的中国本土宗教,自然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丰富多彩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元素。

唐朝是一个崇尚道教的王朝,唐高祖李渊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将老子李耳尊为大唐李家王朝的祖先,将道教指定为“国教”,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李世明重申道教为“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唐高宗李治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积极推动道教改革,还专门开设“四子科”以取士,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为考试内容。

至此,仙道文化在唐朝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对社会和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非常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作为唐文化精髓的唐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无数诗人写下许许多多关于仙道文化的瑰丽诗句,流传下来,并编入《全唐诗》的就达5000多首。这些瑰丽的诗句,仿佛解读千年时光中,唐诗和仙道文化相互交融的密码,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融集于唐诗里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奇妙仙道文化元素的奇特魅力。

02、诗仙李白,浪漫飘逸,卓尔不群,成为唐诗中仙道文化元素最直接的彰显者

喜欢诗,亦喜欢唐朝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因为在浩瀚的诗歌史上,李白绝对是一座令人无法逾越的颠峰,他那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歌,虽然跨越千年却依然魅力不减。李白也是唐代诗人中,受仙道文化影响最深刻的一位。浪漫飘逸,卓尔不群,颇具仙风道骨的李白,已然成为唐诗中仙道文化元素最直接的彰显者。

李白的一生都笼罩着仙道文化的奇特光环。据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

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可见,李白一出生就充满仙道文化的传奇色彩,是母亲梦见了在道教神仙中知名度最高的太白金星后,才怀孕生下了他,所以起名李白,字太白。

从此,李白与仙道文化有了不解之缘。自少年起,就常去名山道观与道士谈经论道,隐居学习,15岁开始四处求仙访道,一生都不曾停歇。他在自己的诗《感遇》中也说,“十五游神仙,游仙未曾歇”,并号称青莲居士。

25岁时,茅山道教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也许有的人不了解茅山道教,它可是中国道教史上享有极高声望和崇高地位的宗教,曾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美誉。唐代尊崇茅山道教的举措在唐玄宗时期达到了空前繁盛的高度,不仅三山五岳遍布茅山上清派传人,而且宫、观、殿、宇等各种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朝廷里的豪门公卿、文人学士也深受影响。

茅山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不仅道学深厚,写得一手好篆,而且精通琴曲,在唐朝道教中的地位很高,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代皇帝屡次召见,唐玄宗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让胞妹玉真公主跟随他学道,李白能得到他的称赞,实属不易。

26岁时,李白初到长安拜谒贺知章,把自己的诗《蜀道难》拿给他看,贺之章看后赞叹不已地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称李白为“谪仙”。

此后,李白又号“谪仙人”,文人墨客都以“谪仙”来写诗美誉他,魏颢的诗《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直接以 “谪仙子”做诗的题目,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写道:“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屈大均的《采石题李太白祠》称:“牛渚西江月色新,清光常见谪仙人”。李白自己也对“谪仙人”很认可,在《对酒忆贺监二首》中说“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不仅如此,他还直接以“谪仙人”自居,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中,就自诩为“青莲居士谪仙人”,直到晚年,在他所写的《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中亦云:“吾希风广成,荡漾浮世。素受宝诀,为三十六帝之外臣。即四明逸老贺知章呼余为谪仙人,盖实录耳。”

鉴于李白无人能及的诗歌成就,人们都尊称他为诗仙,他那些瑰丽的诗句,也被打上了仙道文化的印记,成为唐诗中仙道文化元素最直接的彰显者。

03、唐诗中仙道文化元素的奇妙展现

仙道文化元素之神仙信仰,赋予唐诗神奇飘渺的仙境美。仙道文化推崇长生不老,修炼后羽化成仙,这种虚无缥缈的玄妙境界,在唐朝形成一种仙游之风,也出现许多访仙问道的仙游诗,如李白的 “迢迢访仙城”, 李翱的“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白居易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诗中那种神奇飘渺的仙境美,让人迷恋不已。

仙道文化元素之崇尚自然,赋予唐诗返璞归真的自然美。仙道文化讲求顺应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一切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这种崇尚自然的无上境界,在唐朝诗坛中涌现了许多反映自然之美的山水田园诗和通俗易懂的清新之作,如王维 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诗歌中充分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美。

仙道文化元素之精神自由,赋予唐诗豪放飘逸的灵性美。仙道文化追求人性的本真和精神的自由,崇尚超然洒脱的人生境界。这种潇洒不羁,超凡脱俗的境界,让唐朝诗人拥有狂放不羁的个性,也让唐诗充满豪放飘逸的灵性之美,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读之一股狂放不羁、豪放飘逸的灵性扑面而来。

仙道文化元素之深邃精妙,赋予唐诗丰富神奇的想象美。《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说明仙道文化深邃精妙,玄之又玄,无法言说,只能任凭你顿悟和揣摩,这种精深玄妙的境界,催生出诗人无尽的想象,也赋予唐诗丰富神奇的想象之美。如岑参写的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白写的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贺写大好河山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无不充满令人惊叹的神奇想象。

璀璨夺目的唐诗就这样与玄妙奇谲的仙道,进行了最完美的结合,仙道文化的玄妙深邃,赋予唐诗瑰丽飘逸而又豪放旷达之美,和极具夸张的神奇想象色彩,让唐诗成为诗歌王国无法超越的巅峰,数千年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