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苏联革命漫画「俄罗斯乌克兰事件来龙去脉」

天天漫画网:再现前苏联电影领域里的美术成就。也就是说,是海报母本与海报印品的绘画性对我首先产生吸引,并没有过多考虑文学及文献的价值取向。可当我要把它们编辑合成时,才突然觉悟,如不搞明白它们的文学与历史背景,几乎无法进入。前苏联老电影,因国家最高权利重视。视电影为最重高媒介方式,于是,苏联电影发展速度迅猛,很快地就成了世界电影强国,其影响力堪舆好莱坞电影相比拟!进入前苏联老电影海报印品的整理,50年以上的老电影海报印品,纸张都陈旧,酥脆,很多边缘已经破损,风烛残年的沧桑感,让人心里隐隐地疼痛,……面对它们,一如面对逝去的先人,凝重与敬重交织,蓦然中有一种如入苍穹的渺小。感动,久久地不能自已……雕刻家为了追求岁月的痕迹,以破为法,让破损成为艺术之言说,可岁月不用,时光的刻刀,悄没声儿地就将“破”完成了,看这些个沉淀经年的苏联老电影海报印品,50年的时光,破损与剥蚀,将其变成不可或缺的岁月镂痕,成艺术刻意而不可的岁月之说,因为这个,海报升值了!多幅前苏联老电影海报,用手机一一过了一遍,中间刻意地搜寻了一下出品年代,多为上世纪6、7十年代出品,此间正是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时代。这位被誉为最不具备元首资质的元首,却成功地统治了苏联17年,直至到死。这17年,国家政治暂且不论,文艺却从斯大林时代的冷冻期,进入创作繁荣阶段。反映到电影创作中,题材虽然还是卫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歌颂光明,赞美英雄内容为主线、主导与主流,但情结内容,却激情浪漫起来。电影海报对一部电影内容的提示,提炼,与提纯,恰就一目了然地对这种变化有了最明确的说明性……整理手头几百幅苏联老电影海报印品,莫名的激动与感慨常让我无法自已——所有的视觉图图象是绘画!便想,这种原始的,完全依赖画家造型能力来完成的的文学表达,随着数码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成昨日风景,不可再生……那么,作为一个时代的视觉图像蓦然消失之后的浮出,你还能简单地把他看成是印刷品么?!俄罗斯绘画的文学性,是世界美术史独树一帜的文化风景。这道风景,以19世纪中后批判现实主义传统为最。代表性画家画作如——科拉姆斯科伊的《无名女郎》,据说是以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为原型;列宾的《索菲亚公主》《伊万雷帝杀子》,《查波罗什人写信給苏丹王》等,把历史人物复杂矛盾和精神面貌,通过紧张的,戏剧性的文学表述,揭示出来,而苏里科夫《禁卫军临行前的早晨》等历史画,更是对彼得时代宫廷政变的镇压,禁卫军士兵临行前复杂心性惟妙惟肖的刻画,令人过目不忘……尚且不知影像出现之后的电影海报是否是在俄罗斯绘画的文学性传统影响下产生的,但电影海报确是文学性表达最明确的美术样式却无可置疑。每一幅电影海报,都针对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一个真实可感的文学故事。从这点上看,电影海报无疑是影像与数码出现之前,绘画与文学结合最密切的美术样式!整理前苏联电影海报印品,心里潜在着一个愿望——祈求通过几百余苏联老电影海报藏品的考量,挖掘其存在的文化身份与价值。由此发现,除无可置疑的文学性之外,苏联老电影海报还有更重要的一重价值,就是——集权时代文化意识形态的标本价值,也即“文献价值”!可以说,每一张电影海报,都是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文化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与视觉再现。比如集体农庄的合作化道路;比如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中的劳动者形象;比如卫国战争中举国体制下的同仇敌忾;比如政治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敌对扩大化;比如……显然,凡此种种,无一遗漏地都在老电影海报这个直白的视觉图象中得以再现。相信,随着苏联解体,和人类文明进程的快速发展,这些个集权时代的文化产物,必会以文化遗存的方式,成为昨日黄花;成为远逝的风景;成为今之视昔的文化标本与不可再生的文物与文献…如此看来,苏联老电影海报作为一种视觉存在,它的价值已然超越了美术或艺术本身。这恐怕就是我对苏联老电影海报祈求的那重价值吧……因了苏联老电影海报藏品的整理,而开始自然地接近苏联电影历史。阅读有益,知晓了苏联的老电影和苏维埃国家建立同步产生的如是背景——1919 年8 月27 日,苏联颁布了列宁签署的法令,决定将照相、电影生产及发行移交人民教育委员会领导,这一天实际上标志着苏联电影的诞生。此后,列宁对电影工作又做了一系列指示。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根据列宁指示的精神,苏联文化影像机构,迅速拍摄并推出了大量的新闻片和纪录片,这些影片成为苏维埃国家文化意识形态最直接的记录和反映——前苏联时期的电影在俄罗斯电影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苏联电影不太商业,也不太文艺,多通过真实可感的故事,以及与现实息息相关内容,憾人心魄,观后,让人不能释怀。有评价称:其影响力堪舆好莱坞电影相比拟。这与苏联电影因了国家政治需要,与国家最高权利重视有关。国家将电影视为最重要的舆论方式,发展速度迅猛,进而成为业界公认的世界电影强国,便可以想见。虽然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每次苏联电影参加国际展映,事先都会遭到西方国家的冷嘲热讽,但电影放映后的震撼力与影响,却不得不让人扼腕激赞,暂且忘记冷战,忘记意识形态不同存在的疑义,令苏联电影在感动中获得尊重。不仅获得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电影奖项,包括《战争与和平》、《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两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等等世界电影最高荣誉的获得,足以对此做出认定。在世界电影产业中,苏联老电影的管理与生产是自上而下的,在教育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不仅有专业的编创团队,还有专门从事电影艺术研究的学术机构和组织。比如苏联电影导演库里肖夫领导的国立电影实验工作室,这个工作室,除了在蒙太奇手法上进行实验外,还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理论,这种理论把演员比做操作中的机器,把导演比做设计工程师。库里肖夫根据这一理论拍摄了《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的不平凡的冒险》(1924)和《死光》(1925)等影片,还有另外两名青年导演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创办的“奇异演员养成所”。他们力图把类似杂耍的夸张的表演方式带到银幕上来,拍摄了《十月姑娘的奇遇》(1924)和《米施卡反对尤登尼奇》(1925)等等。这些电影研究机构通过对电影拍摄技法的探索,在世界电影艺术语言的丰富与推动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1924 年,俄共(布)十三大关于电影的决议指出,必须加强党对电影的领导。从这一年起,健全了领导机构,取消了私营发行公司,出版了《电影报》、《苏联银幕》、《苏联电影》等杂志,成立了“革命电影协会”。1925 年苏联又成立了由捷尔任斯基领导的“苏联电影之友”协会。在多重管理机制的促动下,1924 至1925 年,苏联拍摄了142 部影片,其中故事片70 部。影响最大收获也最大的是,《战舰波将金号》(1925,导演爱森斯坦)和《母亲》(1926,导演普多夫金),这两部影片成为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从这样一个史料中,作为电影海报收藏,我获得了一个重要数据——1924 至1925 年,苏联拍摄了142 部影片, 其中故事片70 部。如果从源头做起,这便是依据。就以苏联电影进入繁荣期来说。1956 年苏共第20 次代表大会之后,到1962 年,故事片产量达到 104 部。与此同时,人们看到,大批青年创作人员陆续涌现。各加盟共和国的电影事业也得到发展,题材样式也就明显地扩大。出现了一系列优秀影片,此外,还拍摄了多部成功的现代和古典文学巨著改编的影片,具体案例和数据,均有明确记载。我记住了——104部故事片,出自这年代。回游苏联电影,不能跨过30年代。因为30年代是苏联电影迅速成熟,革命斗争和建设题材电影大量涌现的辉煌时期。加上有声电影的出现,使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主导下的苏联电影,在国家力量推动下,有影响的电影作品批量出现。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惹人注目的是电影《夏伯阳》(1934,导演瓦西里耶夫兄弟),被誉为是这个时期里程碑式式的影片。在世人眼里,一个“战斗民族”似乎就把俄罗斯人的民族特性显见出来了。但是,展现“战斗民族”真实的战斗情形,唯电影为最。苏联老电影海报印品与手稿藏品中,精彩的图像绘制,多为战争题材作品。以二战结束后的五六十年代为例——50 年代后半期至60 年代前期,苏联电影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战争题材作品,如邦达尔丘克导演的《一个人的遭遇》(1959)和丘赫莱依导演的《士兵之歌》(1959)、《晴朗的天空》(1961),《自由战士》等等。苏联电影的领导机关是国家教育委员会之后于1963年成立的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机制的搭建与完成,几乎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从这一年开始,各加盟共和国均有自己的国家电影委员会。筹建了全苏39 个电影制片厂,其中直属中央的有——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高尔基中央儿童与少年电影制片厂、苏联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央科学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国家电影制片厂之外,各加盟共和国均有电影制片厂。并且,全苏能拍摄故事片的共有19 个厂。这些电影制片厂,年产故事片近270 部(其中约有120 部为电视台定制片),纪录片、科技片及教学片近2000 部。围绕电影产业和电影艺术,还有苏联电影家协会,成立于1965 年(筹委会成立于1957 年),各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外)均有自己的协会。培养干部的最高学府为全苏国立电影学院(成立于1919 年,初为电影学校,几经演变,自1934 年起用此名)与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成立于1919 年,初为照相与照相技术高级学校,1930 年起用此名),前者培养艺术创作人员,后者培养技术人员。基辅戏剧学院自1968 年起设有电影系,此外,国家电影委员会还和影协联合主办一个电影编导二年制高级培训班(自1964 年起),专门培训各加盟共和国和制片厂选送来的进修人员。研究机构有全苏电影艺术研究所(1973 年成立)、全苏电影与照相科技研究所(1929 年成立)、全苏艺术理论研究所(1944 年成立,属文化部建制,所内设有电影研究部门)。新闻电影的正负片由中央国家电影与照相资料档案馆保存,其余片种正负片均由苏联国家电影资料馆保存。负责影片进出口业务的是苏联影片输出输入公司。主要电影刊物有《电影艺术》(1931 年创办,月刊)、《苏联银幕》(1925 年创办, 双周刊),以上两刊均由国家电影委员会与影协合办;《电影放映员》(1937 年创办、月刊)、《苏联电影》及《电影与电视技术》等。对苏联电影脉络有了大体的了解,相信,任何付出都不会枉然,起码针对苏联老电影海报这个收藏领域,从此不至载懵懂……天天漫画网: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了一个新世界,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代表的旧中国传统文化,一夜间归为糟粕,苏联文艺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意识形态楷模,被系统性引入;功过,谁人评说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浓厚的苏联文艺情结成为新中国初年——两代甚或三代人的文化记。寻访打捞对中国文艺发生过重大影响的苏联版画、手稿、老版图书十余载,这套苏联电影海报图片也是其中之一。近日翻读,历数,竟二百余。建国初年,仅50后,就有这么多的苏联影片在中国二代甚或三代人生活中密集传播,想:新中国初年,在还没有自己的电影制作工业的情况下,抛却政治的各种因素,苏联影片中的浪漫、现实、与美好,不乏为一个时代的情结,深埋于几代人的知觉记忆中......稿件来源:孙以煜王建新组稿,编稿。2017年8月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