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三毛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三毛流浪记漫画在线看」

不幸的人,也并不是缺少运气,更不是老天无眼,给他们的垂怜不多,只是心灵被羁、行为被困。正所谓“福由心生,镜由心造”,心若没有栖息,到哪都是流浪,心安,即使无家也会处处是家,心安理得时,处处见幸福。

——《心若没有栖息到哪都是流浪》

马上就要到春节了,相信有很多在外工作的小伙伴都已经回到家了,对于很多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家”是他们永远的港湾、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中国人,无论是走多远都是要回家过年的,这其中的“家”,不仅仅只是普通意义上的家园,更是精神层面上的家园。

但对于在现代都市打拼、内心困惑无助、没有安全感、未来发展茫然的年轻人来说,“家”似乎已经成为既能让他们得到安定,也能使其手足无措的地方了。这个由渴望回家过年到害怕回家过年的转变过程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看过的《三毛流浪记》动画。

再次回顾了《三毛流浪记》动画,我才发现,其实自己的归处,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家。

一、年轻时漂泊、流浪的“三毛之父”张乐平。

说到《三毛流浪记》,就不得不提一下创造出“三毛”这个漫画人物的漫画巨匠---张乐平先生了,1910年在浙江海盐县出生的他,是家里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按照我国北方和华东给孩子起乳名的习惯,家中的孩子通常都是按照年龄从大到小依次被叫做大毛、二毛、三毛......

这应该就是漫画人物“三毛”的名字由来,和自己笔下的漫画人物“三毛”一样,“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在年轻时也是在漂泊、流浪中度过的,1925年,年仅15岁的他在小学毕业以后,到了上海郊区的一家木行去当学徒,但没做多久,他就因为在老板卷烟用的纸上面画画而被赶出了木行。

之后的他,凭借着对画画的执着,成为了当时上海漫画界中较有影响的一员,而在这之前,他在印刷厂当过练习生、在三友实业社当过绘图员、在家乡反对军阀迎接北伐军的宣传队作过画......并在1935年,春夏之交时的上海创造出“三毛”这一漫画人物。

1937年抗战爆发,青年张乐平与上海一些漫画同仁迅速成立救亡漫画宣传队,1939年,救亡漫画宣传队在广西桂林兵分两路,其中张乐平担任了奔赴前线那一队的队长,他率领着救亡漫画宣传队在泸、苏、鄂、皖、浙、湘、桂、赣、闽、粤诸地坚持战斗至抗战胜利。

是当时在中国坚持战斗岗位最久、辗转各省各地最多的漫画家。

可以说,从张乐平在少年时为了讽刺军阀曹锟贿选而创作出了平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的那一刻起,直至抗战结束,他的美好年华都被漂泊、流浪和作画讽刺那些乱国家秩序的内敌外患的时光所占据了,他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国”,“国”就是他的“家”,他的归处。

二、时代的流浪者。旧时代的流浪者。

2006年,继《哪吒传奇》之后,央视动画又投资数千万制作出了二十六集大型系列动画《三毛流浪记》,该动画是根据张乐平先生的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所改编的,里面讲述的是20世纪30~40年代三毛在上海的生活情景,三毛这一典型形象深刻表现了旧时代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

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作为生活在旧时代的流浪者,三毛是不幸的;但他面对生活的态度却是积极向上的,动画用正义与邪恶、公正与欺诈、光明与黑暗之间的较量和斗争,来塑造三毛这一聪明机智、心地善良、品格高尚的中国少年儿童经典形象。

展现出我国传统美德的感人魄力,以教育现在的年轻一代。

新时代的流浪者。

但对于许多看过《三毛流浪记》动画的年轻一代来说,长大以后的我们,却常常因为自己不尽人意的月薪、常年稳定的亚健康、以及生活上的焦虑而感到不幸,虽然在物质上与无家可归的三毛相比,我们仍是幸福的,但在面对生活的态度上与积极向上的三毛相比,我们却是不幸的。

与三毛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不同,现在年轻一代所身处的是一个物欲横流、娱乐至死的时代,在人们的攀比心越来越严重的同时,幸福感也变得越来越少了,近年以来,甚至还出现有许多年轻人因为在外打拼所挣的钱不多、亦或者是感觉自己荒废了一整年而不敢回家过年的情况。

像这种连家都不敢回的“流浪者”,似乎变得越来越多了。

三、受“丧文化”影响的年轻人。

90后,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年代,这个时代的中国已经逐步摆脱了过去贫穷的阴影,开始壮大发展,故而90后从小的生活水平就优于其他时代的人,尤其是在成长环境的方面,更是与众不同,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发达、科技的进步,使得90后们从小就不断地在接受新事物。

这不仅让这一代人对社会以及个人发展产生了新奇的想法和思考,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了应试教育、升学压力、就业困难、经济转型等种种压力,他们通过互联网可以得知全球范围内的动态,这让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他们现在所身处的是一个风险社会,于是就有很多人将网络当做情绪的宣泄口。

通过互联网来释放自己内心里的人格,而在这些情绪和人格中大多数都是以释放压力的负面情绪和负面人格为主,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微博中走红的“葛优躺”了,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勇于在网上通过去转发、去分享、去倾诉、去再创作“葛优躺”的方式,去告诉别人“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事实上,他们既不是犬儒(玩世不恭的人)主义,也不是传统意义上没能力、没智商的废人。

而是一群因为在现实中再如何努力也难以打破固化的阶级的绝望---发展前景太过迷茫,由于前进的道路太过曲折,且还因为洞悉到并受困于自身的无能,所以只能选择以消极态度和逃避现实的方式来面对生活,常常会因为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而选择尽量少回家或者是不回家的人。

这便是在网络上近几年中比较流行的“丧文化”,现如今这种“文化”的影响力已经从网络中开始扩张到了现实中去,而且现在的“丧文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只是在网上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喊喊口号来得那么简单了,因为在近年以来,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是“去流浪”来逃避现实生活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

当然,在现实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年轻人,同样也有不少,而且很多不愿回家过年、不敢回家过年的人,最终也还是回家过年了。

所以说,“丧文化”虽然是一种文化趋势,而且其影响力也不小,但它未必会是一种大趋势、同时也未必会影响到大部分的年轻人。

或许有人会问:“国人的家庭观念为什么会这么重呀?”我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是以家庭为基础建立的缘故,正所谓“家国天下”,家事虽小,却是“国”和“天下”的基本构成元素,毕竟无家不成国嘛。

所以张乐平先生在年轻时漂泊流浪的故事告诉我们:身为小家的我们,既是建立大家的基础,也是“国”与“天下”的基本构成元素,因此,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只有做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更好地维护好“家”、“国”、“天下”的秩序。

而《三毛流浪记》动画则告诉了我们:其实你所遇到的不幸并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老天无眼造成的,而是因为你选择了以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所造成的,即使是无家可归的人,他的心都有归处,他的归处都可以是家,所以对于有家可归的我们来说,如果家不是我们心中的归处,那我们的心中又有何归处可言呢?

如果没有家,那“国”和“天下”岂不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回家过年的你,有没有从《三毛流浪记》这部寓教于乐的动画中领悟到些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发表你的看法。

本文由八幡出品提供。